呼~看完這本好厚的書喔!發現我對世界的局勢跟外交互動真的很無知,在希拉蕊的帶領下,總算知道了一些些,原來每一個決定後面都有那麼多的考量與長時間的協商,有時候也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要有妥協和接受不同結果的彈性,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所以巧實力真的很重要耶,軟硬兼施。

結語那一句話倒是可以讓我好好想一陣子,對於未來想要走的普林斯頓大學還有Teach For Taiwan,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想不想要當老師?」或是「我能不能成功錄取?」而是「我對台灣教育的願景是什麼?」「我對自己未來的期許是什麼?」「我能不能走到那裡?」或是「我能不能帶領台灣的孩子或老師們走到那裡?」

希拉蕊是一個很勇敢且有理想的女性,我希望我能效法他,微笑踏出未來的每一步。

〈書摘〉

自序

我做決定時,會傾聽自己的內心和理智。內心的聲音領著我到了阿肯色州,女兒Chelsea出生時,我內心充滿了愛;父母親辭世時,我心痛難忍。理智促使我在教育及事業選擇上認真前行。我的內心加上理智,共同將我推上公職之路。我盡力做到不重蹈覆轍、努力學習、適應,並祈求上天賜予智慧,讓我能在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

擔任國務卿期間所面臨的選擇和挑戰,我大略分成三類:一是過去延續下來的問題,包括兩次戰爭以及全球金融危機;二是新發生的意外以及新浮現的威脅,如中東的騷動不安、太平洋海域的緊張情勢、網路空間的未知領域;三是世界日益連結整合所帶來的機會,這些機會能奠定美國二十一世紀的領導地位。
我懷著信心和謙卑,來處理這種種選擇與挑戰。信心,來自美國歷久不衰的優勢和使命;謙卑,則是因為世界上有太多事物,超乎人類的知識和掌控。我運用「巧實力」,重新定位美國外交政策。要在二十一世紀做好外交工作,必須整合傳統的外交政策工具——外交手段、開發援助以及軍事力量,同時活用私部門的能量和構想,讓民眾(尤其是建構公民社會的行動者、組織者和問題解決者)有能力因應各自的挑戰,打造自己的將來。我們必須投入美國的一切優勢,努力爭取更多夥伴、減少敵人;承擔更多共同責任、減少衝突;增加優質工作機會、脫離貧困,並在擴大繁榮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透過事後的反省,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經驗。過去有些選擇,值得我們回頭檢討,不過這些選擇達到的成果,依然讓我感到驕傲。

我以各種身份為國家服務數十年,但擔任國務卿的這幾年,讓我更深刻了解我們國家的卓越優勢,以及我們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在國內和海外的競爭中茁壯興盛。

我寫這本書,是希望能幫助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民眾,理解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了解領導人之間、國家之間可以怎麼合作,以及為什麼有時會發生衝突,還有他們的決策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Part 1 A Fresh Start

Ch 1 2008: Team of Rivals

我們有著非常不同的個人經歷,但都奉行同一種老式觀念,即公益事業是一項高貴的付出,我們都深信美國夢核心的基本條件:無論你是誰或從哪裡來,只要你努力工作,遵守遊戲規則,就應該有機會為自己和家人建立美好的生活。

當然我更希望是我來尋求他的支持,而不是眼下這種情況,但我知道,要推動我過去兩年所鼓吹、乃至我一生所奮鬥的價值和進步政策,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成功。

作為千百萬人希望和祈禱的化身,我的責任十分艱巨。這場選戰關乎他們,遠超過關乎我個人,我努力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我直接針對支持者的失望說:「雖然這次不能打碎那最高」、最堅硬的玻璃天花板,可是因為你們,天花板已出現一千八百萬條裂縫。光線未曾像現在這樣穿透照耀,讓我們充滿希望,並確信下一次這條道路會更好走。美國一直不乏這種進步的歷史紀錄。」我接著保證,「我會一直站在民主最前線,為未來而戰,你們可以在那裡找到我。」然後我補充道:「現在能持續我們的戰鬥、完成目標的途徑就是,拿出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熱情,我們的力量,同時竭盡全力,協助巴拉克.歐巴馬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

我把在俄亥俄州初選的勝利,獻給全美各地「那些不受重視卻沒有因此被打倒的人,那些跌倒後又站起來的人,那些努力工作永不放棄的人」。我所遇到的人,他們的故事再次堅定我對國家希望無窮的信念,但也讓我明白必須持續奮鬥,才能確保人人都能享有那份希望。

失敗的一個好處是,我從經驗中瞭解到我不再那麼在乎別人的批評。

全世界有不少國家元首宣稱自己擁護民主,卻在選民抗議或是決定用選票趕他們下台時,竭盡所能壓制民主。

他提醒我專注在「趨勢走向」(trendlines)而不要只是媒體標題,並細細品味那些經驗。

「和媒體報導相反,我認為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

Ch 2 Foggy Bottoms: Smart Power

我很快就體認到,國務卿其實是集三樣工作於一身:美國的首席外交官、總統的外交政策主要顧問,以及一個龐大部會的執行長。打從一開始,就必須在衝突的指令之間,均衡分配時間和精力。我必須帶領公開和私人的外交行動,以修補聯盟的緊張關係,並建立新的夥伴情誼,但也必須花不少時間在自己政府的內部協調,尤其是為了推動白宮的政策與國會溝通。國務院本身的工作,則需人盡其才、提振士氣和增進效率,發展面對新挑戰所需具備的能力。

在爭權奪利的華府,很少聽說哪個官員幫別的部門爭取更多經費。可是,在軍方主導美國外交政策多年後,鮑伯考量的是更宏觀的戰略層面,認為目前依該要展開國防(defense)、外交(diplomacy)和發展(development)三方面更均衡的布局,這三項也就是我所說的3D。

擔任國務卿之後,我經常想起那晚在衛里斯學院見到的頭髮灰白的政壇老前輩。這位外交官在中規中矩的外表下,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以國家和政府的最大利益為考量,不惜打破成規。
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力,好比一場接力賽。部長和總統等同一代政府官員,都被交付棒子,並被要求盡我們所能地跑一程,然後再交棒給繼任者。如同我受惠於前任者的行動和學到的教訓,等到我卸任交棒給下任國務卿約翰.凱瑞的時候,我在國務院推動的計畫,也會有一番成果。

我向所有仍健在的國務卿前輩請益。這是個很棒的聚會,超越黨派歧見。他們每個人在這場接力賽中跑了一程,都很想幫我接穩棒子,讓我全力前進。

「妳具備勝任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特質——妳深深愛著你的國家。」

Part 2 Across the Pacific

Ch 3 Asia: The Pivot

要規劃如此複雜的出國訪問行程,需要一支能力傑出的團隊。當時擔任副營運參謀長的胡瑪和露娜.瓦莫羅合作無間,考量各種細節,確定我們有最理想的參訪地點和活動;露娜擔任我的行程規劃專員多年,過濾成千上萬邀請仍有條不紊。我明白表示,希望行程別侷限於外務省和皇居,要走出去接觸平民,尤其是社運人士和志工、記者、學生和教授、企業家、勞工、宗教領袖,以及督促政府善盡施政責任、推動社會改變的民間團體。我從第一夫人時期就開始這麼做。一九九八年我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演說時,把健全的設會比喻為三腳凳,由負責任的政府、開放的經濟、活力十足的民間團體共同支撐。凳子的第三隻腳經常被忽視。

我們在亞太地區需要新的做法。我和史坦伯格徵詢專家,探討各種方案。選項之一是著重擴大我們和中國的關係,因為只要我們的中國政策正確,其餘亞洲外交工作將迎刃而解。另一辦法是專注於加強已和我們簽署協定的亞太盟邦關係(包括日本、南韓、泰國、菲律賓、澳洲),已制衡中國逐漸壯大的實力。
第三個方案是提升、整合區域內的多邊組織,例如東南亞國協(ASEAN)、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沒有人會預期類似歐盟的完善組織能一蹴可幾,但其他地區已從歐盟經驗學到健全多邊架構的價值。良好的多邊組織可使每個國家和觀點被聽見,並提供機會讓各國合作以因應共同挑戰、解決糾紛、建立遊戲規則和標準;在這裡,負責任的國家獲得肯定、尊重,違反規則的國家則需要承擔起責任。亞洲多邊機構如果能得到支持和現代化,可以強化區域內各種行為規範,包括智慧財產權、核子擴散、航行自由,同時動員各國面對氣候變遷、海盜猖獗等挑戰。整體規劃的多邊外交工作通常曠日費時、進展慢到令人氣餒,也很少登上美國國內媒體,但能提供影響數百萬人生命的實質好處。
我維持擔任參議員和爭取總統提名期間的立場,認為選擇「巧實力」就是將上述三個融合唯一。我們將向大家展現,美國在亞洲事務上「面面俱到」。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民主人士宣稱,民主會釋出混亂的民間力量,威脅穩定。不過,我們從全世界比比皆是的實例可以證明,民主才會促進穩定。的確,箝制政治意見、嚴密控制民眾閱聽或言論的內容,能創造安定的假象,但假象會消失,民眾對自由的渴望不會消失。對照之下,民主反而會為社會提供不可或缺的安全閥。民主機制允許民眾選擇他們的領袖、授權領袖基於國家利益做出困難但必要的決策,並讓少數人可以和平表達意見。
此外,有一項論點認為,民主是富裕國家才有的特權,開發中國家必須已成長為種,以後再關心民主。我要反駁這種觀點。中國常被視為無需重大政治改革也能獲得經濟繁榮的範例,但我說:「這是短視而非長久的買賣。長期而言,你無法在缺乏政治自由化情況下達成經濟自由化。想要開放經濟但封鎖意見自由的國家會發現,這種作法終究要付出代價。」如果不能自由交換意見、不能確定法治,創新和企業精神將會萎縮。

Ch 4 China: Uncharted Waters

我們目前和某些國家打交道,也會做同樣的盤算,我們也許不認同對方的政策,卻需要互相合作,或者說,我們不想讓彼此的歧見和競爭演變成衝突。
美中關係至今仍充滿挑戰。我們是兩個龐大、複雜的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政治體制和見解,兩國的經濟和未來已糾纏在一塊。雙方關係不能單純劃歸為朋友或敵人,而且有可能永遠無法定位。我們是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保持航向,避開暗礁和漩渦,需要準確的羅盤和不斷修正航路的靈活性,包括有時要做出痛苦的交易。假如我們在某方便太過強求,便有可能危害到另一方面。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太急於妥協或屈就,對方可能得寸進尺。有這些要素得顧慮之後,我們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即站在對方立場,他們也有自身的壓力和無奈。早期那些勇於任事的外交人員為了彼此的瞭解和利益,嘗試搭起溝通的橋樑,我們遇事能追隨這種典範,就愈有機會獲的進展。

「人權就是女權,而女權就是人權」

他拿出一張小女嬰的照片給我看,他說:「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目的。」那種情感觸動了我。我當初投身公益事業,就是因為關心孩童福祉。身為國務卿,讓我有機會為了美國和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兒童,將世界變得更安全些,生活變得更美好些。

現有架構和流程無法有效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或推展行動。對較小的國家來說,感覺像是身處蠻荒西部:一個無法無天的為開拓領域,弱者只能向強者搖尾乞憐。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協助化解南海或東海的引爆點,也包括在亞太地區扶植一套國際規範和組織系統,這套系統有助於避免未來衝突,並建立秩序和長期穩定,有點類似歐洲已建立的機制。

我們結合越南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的新貿易協定,這項協定將連接亞洲和美洲各地的市場,降低貿易壁壘,同時提升勞工、環保和智慧財產權標準。

當然也有新的機遇出現。...這多少要歸功於我們致力建構雙方互信與合作的習慣。

Ch 5 Beijing: The Dissident

我們把狀況再釐清一次,然後我說道:「去接他。」
最後會做這個決定倒不是因為情況緊急,而是我一直相信,即使軍力和經濟實力再強大,美國的價值觀才是力量和安全最大的來源。這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基於對我們戰略地位的清晰評估。

Ch 6  Burma: The Lady and the Generals

翁山蘇姬學到要對善意保持懷疑,他違反自己理想主義者的形象,成為徹底的實用主義者。

以密松水電站作為號召的議題,讓我想起愛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的真知灼見。一九五八年他在聯合國發表演說時問道:「普世人權究竟源自何處?」接著他提出自己的答案:「在小地方,在靠近家園的地方」

我比較那次的會面,以及數年前我與曼德拉一同走過南非羅本島(Robben Island)的情況。我說:「這兩位政治犯相隔萬里,但他們具備相同特質:擁有不尋常的魅力、寬大為懷的精神,以及不可動搖的意志……而且他們兩人也了解一件我們全都需要理解的事:他們走出監獄、軟禁結束的那一天,並不是奮鬥的終結,而是全新階段的開端。戰勝過去、治療千瘡百孔的國家,以及建立民主,都需要從偶像變成政治人物。」

「所有轉型最困難的時刻,就是我們以為勝利在望時。在那個時刻,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被成功的海市蜃樓所惑。」

Part 3 War and Peace

Ch 7 Af-Pak: Surge

要習慣理查死纏爛打的工夫得花點時間。他一有想法就會卯起來推銷,電話一打再打,堵在我的辦公室外面,逕自走進開會現場,有一次甚至跟著我進了女廁,只為了能把話講完——在巴基斯坦時也一樣。假如我把他的建議打了回票,他就會等上幾天,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然後再試一次。到最後我會提高音量說:「理查,我說過了不行。你為什麼還一直問我?」他會無辜地看著我並答道:「我只是認定妳持早會明白自己錯了,我的才對。」平心而論,有時候的確如此。就是這股堅持,使他成了這項緊急任務的最佳人選。

儘管巴基斯坦、美國與其他國家拼命使勁和插手,但這終究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還是得由阿富汗人民決定自己國家的未來,而且誠如理查某次所言:「在每場類似的戰爭中,永遠都有一雙援手等候想要擺脫孤獨的人。」
歷史告訴我們,叛亂很少是在戰艦的甲板上以受降儀式告終。反之,他會走入盡頭往往是因為外交是的努力不懈、當地民眾的生活品質持續改善,以及想要和平的人堅持到底。

Ch 8 Afghanistan: To End a War

其中有幅畫,我總認為很能代表美國的民主精神。畫的是華盛頓將軍轉身拒絕大位,並放棄軍隊總司令的職銜。他接下來當兩任民選總統,然後自願下台。這種無私的舉動超越任何一場勝選或就職遊行,也是我們民主的表徵。

Ch9 Pakistan: National Honor

我的從政歲月已為這個階段的人生做好準備。常常有人問我,是怎麼應付當面而來的批評。我有三種答案:第一,假如你選擇參與公共生活,就要記住艾蓮娜.羅斯福的忠告,把皮練得像犀牛那麼厚。第二,學會正式批評,但不要當做是針對個人而來。批評你的人其實可以讓你學到朋友教不了或不會教你的事。我會設法釐清批評的動機,無論是基於黨派、意識形態、商業利益還是性別,然後加以分析,看看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剩下的就丟了吧。第三,女性在政治上必然會遇到雙重標準。包括衣著、體型,當然還有髮型,你不能被這些干擾,帶著笑容勇往直前就對了。

Part 4 Between Hope and History

Ch 10 Europe: Ties That Bind

我曾經探問南歐一名政府官員,她的國家情勢如何。她的回答以這句話開頭:「自十字軍東征以來……」顯示了回憶多麽深植於歐洲許多地區,甚至世界各地,彷彿二十、二十一世紀只是浮光掠影。回憶不但牢牢記住鄰邦和盟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也讓往日仇恨繼續存在,阻礙人們將焦點轉向未來。

國與國的關係立基於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但也立基於性格。個人因素對國際事務的重要性高於許多人所預期,且好壞皆然。

外交勝利是由一連串微小的優勢組合而成:這兒是一個明智的建議,那兒一個合適的禮節,上一刻一個睿智的讓步,下一刻一個有遠見的堅持,不會睡著的機智,堅定不移、沒有任何蠢事、挑釁和謬誤可以撼動的平靜與耐心。

雖然舉止活潑,薩克其始終不失紳士風範。二O一O年元月的某個寒冷日子,當我走上巴黎愛麗社宮的階梯迎接他,我的鞋子掉了,在記者面前光著腳丫,他們無不見獵心喜按下快門。他優雅地牽起我的手,幫我穿回鞋子。後來我寄給他一張相片,上面寫道:「我或許不是灰姑娘,帶你永遠是我的白馬王子。」

儘管在醫療保健和氣候變遷等事務上,歐洲向來自詡為進步派,但感覺起來仍像世界上感情最脆弱的老男孩俱樂部。因此看到安格拉振衰起敝,著實令人振奮。

選擇包容而非偏執

Ch11 Russia: Reset and Regression

Ch 12 Latin: Democrats and Demagogues

Ch 13 African Guns or Growth

「非洲不需要強人,需要的是強大的體制。」他也坦承過去西方強權總將非洲視為掠奪資源的目標,或是慈善活動的施捨對象。他對非洲與西方國家同時下戰帖,主張非洲需要的並非施捨,而是合作夥伴。

我愈來愈擔心外來投資對方州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多次向中國與非洲領導人提出質疑。二O一一年拜訪尚比亞時,有位電視記者問我這類投資的影響。我答道:「我們認為,就長遠來看,對非投資應該要能永續,並以非洲人民福祉為主。」

隔年波札那發現一處大規模的鑽石礦藏,這個國家的未來就此永遠改變。由總統賽雷次.卡馬(Seretse Khama)領導的新政府,必須應付大批湧入的新創財富,還有各懷鬼胎的外來勢力。
許多國家在面臨類似況狀時,都會在「資源魔咒」(resource curse)下淪為受害者,因為貪腐與治理不善,而將大筆意外之財揮霍殆盡。領導人只知中飽私囊,甚或犧牲長期永續,追求短期獲利。外國政府與企業則是利用當地體制的弱點,使多數人民和過去一樣窮苦。但波札那的狀況不同。波札那的領導人設立國家信託基金,將開採鑽石的收益投資在人民與基礎建設上,因而造就該國的繁榮。

「當我們向前看,總有一天會體認到,我們必須停止為了過去的錯誤而爭鬥,如此才能邁向全新的未來。」

曼德拉帶我們到羅本島,參觀各個牢房,他說當年他終於獲釋時,心中明白必須有所選擇。他可以因為過去的遭遇,永遠戴著痛苦與仇恨度日,但這樣就等於還住在牢裡。另一個選擇是開始與內心和解。他選擇了和解,也成就曼德拉的偉大傳奇。

當我走進位於丘陵地的簡陋住家,跟往常一樣再次被他絕妙的笑容和罕見的優雅風度所震撼。即使身體狀況愈來愈糟,曼德拉仍然保持尊嚴與正直的態度。如同威廉.恩尼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在〈永不屈服〉這首曼德拉最喜愛的詩中所說,直到最後,他都是自己那「不屈靈魂」(unconquerable soul)的主宰。

Part 5 Upheaval

Ch14 The Middle East: The Pocky Path of Peace

Ch 15 The Arab Spring: Revolution

大家圍著長桌展開一陣你來我往的辯論,再度深入探討已經困擾好幾代美國領導人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在戰略利益和核心價值之間求取平衡?

與科普特領袖會面時,我告訴他們,在宗教自由方面,美國的立場堅定不移。所有公民都應該擁有選擇生活方式、工作和敬神的權力,不管是穆斯林、基督徒或任何其他背景的人。任何團體或派系都不該將自己的威權、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強加在別人身上。

我可以慷慨陳詞——我也經常長篇大論——可是有時候要促成真正的改變,無論在外交或生活層面,最好的做法是建立關係,並瞭解如何及何時動用這些關係。

Ch16 Libya All Necessary Measures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驅逐暴君是一回事,建立一個為民服務的新政府,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Ch 17 Benghazi: Under Attack

撤離不是答案,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安全,剛好也不是我們的立國精神。面對挫折與悲劇時,美國人總是會更努力、更聰明地行事。我們努力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我們不會避開前方的挑戰,那正是我們必須持續做下去的事。

Ch 18 Iran: Sanctions and Secrets

Ch19 Syria: A Wicked Problem

「歷史是個嚴峻的法官——如果事實證明今天我們無法擇善而行,他就會嚴厲評判在場各位。」

Ch 20 Gaza: Anatomy of a Cease-fire 

Part 6 The Future We Want

Ch 21 Climate Change: We're All in This Together

美國有多大能耐來主導這個局面,端視我們願意在自己國家做些什麼事。他國願意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絕對不會只是因為我們要求,他們就照做。他們想看到的,是我們自身採取了哪些重大行動——我們應該也是這樣在看他們。

Ch 22 Jobs and Energy: A Level Playing Field

Ch 23 Haiti: Disaster and Development

數十年來,我們的國際開發方式一直有哲理上的拉鋸。外援應該本著純粹的利他主義,幫助任何最需要的人減輕痛苦?還是刻意爭取民心,視為戰略的一部分……我一直覺得爭辯「為援助理由而援助」和「為戰略目的而援助」有些偏離焦點。我們應兩者兼顧。

讓當地政府決定計畫的優先順序,並主導開發計畫,並不是什麼新觀念。一九四七年,喬治.馬歇爾在著名的「馬歇爾計畫」演講中就說道:「由美國政府單方面幫歐州研擬經濟立足點的計劃,既不恰當也沒效果。」但在後來十幾年,馬歇爾的智慧經常被忽視。援助國和非政府組織總是抱著自己的計劃和想法。衝進開發中國家。從當地政府經常需要專家建議的角度想,這股衝勁固然可以理解,但結果總是不如預期。華府或者歐洲各國中央官員試圖在細節上控制開發計畫,常常讓第一線救援人員抱怨他們是「遠在萬里的螺絲起子」。乍看不錯的藍圖計畫,一套用到現實就失敗,而且缺乏當地的合作和參與,就不可能落實。

將焦點從救濟轉向投資。

Ch 24 21st-Century Statecraft: Digital Diplomacy in a Networked World

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可以用來做善事,也同樣可以被輕易利用來做壞事……我們必須以負責任的行動,盡量擴大科技的一處,同時盡量降低風險。

Ch 25 Human Rights: Unfinished Business

無論如何,誠如您在本書從頭到尾所見,有時我們確實必須做出艱難的妥協。我們的挑戰在於,看清楚世界的真實樣貌,同時永不忘卻我們想要世界變成什麼模樣。因此我並不在意這些年來有人稱我為理想主義者,同時又有人說我是現實主義者。我寧願被視為兼容並蓄的人,或許可稱為理想主義的務實派。

我一向相信,政府、企業或人生要做出好的決定,必須依靠真憑實據,而不是意識形態,在會影響數百萬人的決策上更是如此。你必須做研究、提出數據,這是把風險降到最低並將效應最大化的方法。……管理圈內有句名言:「能被量話,才能被完成。」

我們處於二十世紀行將結束之際,這是一個一再遭受戰火蹂躪的世紀。這個世紀的歷史若對我們有任何教誨,那就是每當任何個人或團體的尊嚴,因其身份和某些基本屬性而遭貶損,我們全體都難逃隨之而來的惡夢。

就像身為女人,以及種族、宗教、部落、族裔的少數群體一樣,身為同志並不會減損你作為人的存在。這說明何以同志權即人權,且人權及同志權。

當我成長到足以了解一切,我問母親何以承受虐待與遺棄,而不懷怨恨、倍感挫折?她是如何從早年孤寂的生活走出來,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又冷靜穩健的女人?我永遠不會忘記她的回答。她說:「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有人對我展現了恩慈。」有時一些小事反而具有重大的意義。

我愛過,也被愛過,其他一切都是背景音樂

母親總是用她能幫助我們多少及如何服務別人,來評量自己的生活。我確信,假如她還與我們同在,她會敦促我們也這麼做。永遠不要志得意滿、故步自封。永遠不要放棄。永遠不要停止打造更美好的世界。這是我們的未竟之業。

結語

我想起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說過,孩子會讓我們的想像力保鮮,讓我們的心境年輕,並驅動我們為更美好的將來努力。

最近比爾和我又在住家附近,來一次長長的散步,還牽著三隻愛犬。這個冬天異常漫長,幸好春天終於解凍探出頭來。我們邊走邊聊,繼續一段在四十多年前,咧五法學院就開始的長談,這段談話還沒有停止。

二OO八年敗選之後,我知道天底下沒有什麼是一定的,也沒有什麼是必然的。我也知道,每個人在思考是否要競選時,都必須回答的最重要問題,不是「你想不想當總統?」也不是「你能不能勝選?」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對美國的願景是什麽?」以及「你能不能帶我們走到那裡?」難處在於,如何引領我們在度同心協力,重新實現美國夢。標準就應該設這麼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 的頭像

    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