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想看這本書,好像是因為在高英倫的部落格看到他有推這本書,加上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清新,想來清洗一下滯悶的心靈吧!
看完了湖濱散記,覺得精神很輕鬆,好像真的有許多事是不需要煩憂的,太多的害怕讓我躑躅不前,其實,放膽走自己的路,盡情去探索冒險吧!生命本該是充滿生命力的啊!讓內心的泉源湧流出來,達到身體的每個末端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大自然的一切本是如此和諧地運作著,感謝造物主吧!因他是大有智慧且恩慈良善的!
開心地笑吧!
後來去高英倫的網誌看到他的書摘,他摘的譯本是孔繁雲翻的,整個差!超!多!!! Shit!!我竟然看了一本爛的翻譯書,生氣拉!!!算了~反正之後去看原文的QQ
〈書摘〉
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不要為了追求舒適的生活而成為「萬物之奴」
學會沈澱心靈、正視孤獨,不被物欲牽著鼻子走。活著是一件簡單的是,要活得有意義卻不容易,心靈充實了,自然就能感到富足。
即使是生活在自由國度裡的人,也會因為無知而整日汲汲營營,忙個不停,放著美好的生命果實不採。
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就像果實表面的粉霜一樣,想要保有它們,就必須小心謹慎。然而,不論是對人或對自己,或很少有人有這份心。
一個人的命運取決於他如何看待自己,一旦被自己的想法囚禁了,其他人的看法他根本聽不進去。
人類安靜地過著絕望的日子。聽天由命,其實就是絕望的表現。從絕望的城市到絕望的鄉村,人們用想像出來的勇敢安慰自己。在人類的遊戲與消遣背後,隱藏著一種不自覺的絕望,我們完全沒有娛樂可言,為工作之餘才能娛樂,而所謂的智慧,就是不去做絕望的事。
今天還是大家公認的真理,到了明天很可能就變成需虛無的幻想,最可怕的是,有人竟然還死抓住它不放,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
我們大可這樣懷疑:即使是最聰明的古人,有懂得多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其實,老人也沒辦法給年輕人什麼重要的忠告,因為他們的經驗是支離破碎的,他們的生活充滿慘痛的失敗。他們應該知道,所有的錯都是自己钃成的,而且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了,從前認為正確的,現在未必就是對的。
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我必須親自體驗,老人們的經驗,對我毫無幫助!如果我曾得到一些有用的經驗,那一定不是大人們教我的!
根據別人的經驗來判斷自己的能耐是不對的,畢竟他們經歷過的事不夠多。不管你以前經歷過多少失敗,「別擔心,孩子,誰能限制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呢?」
那些奢侈品和舒適的生活,非但沒有必要,反而會阻礙人類的進步。提到奢侈與舒適,最明智的人甚至過著比窮人還簡樸的生活。
唯有甘貧樂苦,才能不偏不倚地觀照人們的生活
要成為一個哲學家,除了敏銳的思想、建立學派,還必須崇尚智慧,並按照智慧的只是,過著簡樸、獨立、寬容、信任的生活。不但要在理論上解決生活問題,也要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踐。
我白忙了一場,然而,辛苦本身應該就是一種報酬了吧!
我想養成嚴謹的工作習慣,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做到的。
人們並不在乎真正應該敬重的事物,只關心那些受人尊敬的東西。
如果沒有穿衣服,你能不能在一群人之中,判斷出誰最尊貴?
衣服只是我們的表皮,如果穿新衣服不是因為內在的轉變,終將被自己和他人所唾棄。
人們經常挨餓,不是因為沒有東西吃,而是因為缺乏奢侈的食物。
這些東西他都用不著,卻又不願意燒掉,就好像被它們綁住一樣,只能拖著他們往前走。當他要穿過坑洞或經過一道門時。綁在他身上的傢俱卻過不去,所以我說他被綁死了。
只是是跟商業沾上邊的都會受到詛咒,即時你經營的是福音,也擺脫不了這種詛咒。
我深深相信,生活如果能過的簡單、有智慧,那麼要在社會上謀生就不是件困難的事,而且還會是一種樂趣。人並不一定要汗流浹背地工作,除非他天生就容易流汗。
一般人所謂的「做好事」,一定是跟自己的工作無關,而且多是無心插柳。有人會說,要存善心、「做好事」(doing good),不要想靠做善事來增進品德,換作是我,我會說,要「當個好人」(being good)
善行若是摻雜邪念,就會發出腐敗的氣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對於不在乎別人怎麽對待自己的人來說,根本不痛不癢。他們一反常態的去愛敵人,還寬恕了敵人所做的一切。
那些有錢人以為他們拿錢施捨給窮人,就可以徹底解決貧窮的問題,卻不知道正式他們造成了社會上貧富懸殊的現象。那些大富豪為了表示對窮人的恩賜,便叫他們到廚房去工作,他們自己為什麼不去廚房工作,這樣不是更慈悲媽?有些人會大肆宣傳,說他已經把自己的十分之一的收入捐給了慈善機構,那他為什麼不捐出十分之九的收入來終結貧窮呢?社會得到他十分之一的財富,這應該歸功於的慷慨,還是該怪老天無眼呢?
當然,我並不是想減損慈善事業應得的讚譽,我只是想為那些以自己的生命和工作造福人類的人說句公道話。我不太重視一個人的正直或善行,它們不過是一些枝枝葉葉。用枯萎的枝葉做成藥茶讓病人喝下,是那些江湖術士最拿手的把戲。然而,我所我看重的是人與人之間所結出的花朵與果實,它們發出陣陣芬芳,有一股成熟的馨香。善行不應該是片面、短暫的行為,而應該持久富足,不計較施與受。這種善行,才能將萬惡隱藏起來。
如果你一時糊塗做了善事,那就不要讓你的左手知道右手做了什麼,因為那根本不值得提起。把溺水的人救起來以後,就繫好你的鞋帶,去做你自己的事吧!
如果我們想用印第安式的、草根性的、磁性或自然的方式來恢復人類的純真,那麼首先我們應該像大自然一樣簡單、安康,不要再緊皺眉頭,不要去當窮人的領導者,應該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為自己的精神注入新生命。
不要掛記無常的事物,因為底格里斯河在哈里發部落滅絕後,仍然流經巴格達。你如果很富有,就要像棗樹一樣慷慨;可是如果你囊空如洗,那就做一個像柏樹般自由自在的人吧!
能放下越多事情的人就越富有呀!
黎明是一天之中最珍貴的時刻,睡了整夜的某些身體機能,會在此刻甦醒。然而,如果我們不是被守護神喚醒,而是被僕人搖醒;如果我們不是在迴盪的天籟中,被內心的力量和期望喚醒,而是被工廠的汽笛聲吵醒;如果我們不是在滿室芳香中醒來,醒來後沒有比睡著時更愉快,那麼,這一天也就沒有什麼好期待的了。
一個人如果不認為每一天都會有更聖潔的曙光,那他一定會對生活感到失望,走向黑暗的道路。
改變生活品質才是最高明的藝術。每個人都應該以面對重要時刻的態度來關心生活或是生活細節。
不是我們搭乘火車,而是火車在搭乘我們。你有沒有想過,鐵路打下躺的枕木(sleeper)是什麼?每一根都是一個人
如果你掌握了原則,何必去在意那些數不勝數的例子呢?對於這些被稱之為新聞的東西,哲學家說:「那不過是瞎扯,編輯和讀者都是些愛八卦的長舌婦」
如果我們能過著從容而理智的簡樸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唯有偉大而有價值的事物,才能永遠留存,那些微不足道的恐懼和歡樂不過是幻影,轉眼即逝。閉上眼睛,相信各種表面的假象,人類就這樣建立起死板的生活習慣,其實它們的基礎不過就是幻覺。把生活當遊戲的兒童更能發現生活的規律和相互關係,大人卻還以為他們比小孩聰明,因為他們自認為經驗老道,其實說穿了,他們的經驗不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用正確的方法讀書,也就是說,用真誠的心去領略書中的意義,是一種高尚的訓練,這就跟運動員的訓練一樣,必須持續不間斷。
最古老、最好的書,必然會擺在每一個家庭的書架上。它們是人類的珍寶,是許多世代和國家的遺產,它們不向讀者索取任何代價,當讀者被它們激勵啟發之後,自然就會對它們心悅誠服。
我們不該在成年以後就停止接受教育
當我們埋首書堆(即使是最精彩的古典作品),閱讀某種特定的方言文字,我們就很可能面臨忘記大自然語言之危險。
再優秀的歷史、哲學或詩歌課程,在受人讚揚的社會或生活規範,也比不上你真正看清楚的東西。解讀自己的命運,看一看你的前方有什麼,然後走向未來。
我的日子沒有用任和宗教中的神祉來命名,也沒有被分割為二十四小時,被滴答的鐘聲擾亂生活,我的生活就跟普里印第安人一樣,據說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同一個字,而在表達這個字的多重意義時,他們會一面說明,一面做手勢:手製後面代表昨天,手指前面就代表明天,手指上面則代表今天。康鎮居民一定會認為他們太懶惰了,可是,如果用飛鳥和花卉的標準來評斷我,那麼我應該是毫無缺點的。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應該悠然自得,這句話說得對極了。自然的日子很寧靜閒適,不會對人的慵懶加以苛責。
有些人得跑到外面去找樂子,在社交界打轉或上上戲院,而我的生活本身就充滿樂趣,新鮮事不假外求。這是一齣多幕劇,永遠沒有謝幕的時候。
每一條路都是宿命的道路,除了你自己的路以外,所以,還是走你自己的路吧。
這裏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留待你用心體會。
社交通常都是很膚淺的。雖然經常碰面,但相聚的時間很短,來不及獲得什麼有益的東西。每日三餐,餐餐都見面,出席的人老是那幾個,話題也一再重複。為了不讓大家感到不耐,為了避免發生爭吵或衝突,就必須訂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社交禮儀。
思想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好在軌道上航行,然後靠岸進港。
他是如此安靜、寂寞而自得其樂,這讓我對他很感興趣。他的眼神總是透露著喜悅和滿足,他的快樂是百分之百、毫無雜質的。
大自然創造他的時候,賦予他強健的體魄和知足的性格,讓他能敬愛和信任周遭的人事物,讓他就算活到七十歲,也可以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是這麼單純和天真,不需要我多作介紹,就好像你毋須向你的鄰居介紹土撥鼠一樣。
他所說的話都是如此簡單、誠懇而真實。他越是謙卑,就越顯得高尚。正因為他是如此地真誠、坦率,我們的談話才能比智者的交談更深入。
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自詡為改革家的訪客,他們一直以為我在唱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紅如,往來無白丁。
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想唱的其實是:
渾身銅臭味,言談又鄙俚。
此等無聊人,不如快回去。
有時候,當農夫駕著馬車經過時,我還會聽到他們小聲地議論說:「天哪!這麼晚才種豆子,這傢伙是從火星來的嗎?」別人開始鋤地時,我還在播種,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我自得其樂啊!
真正的農夫不會患得患失,就好像松鼠、麻雀從來不擔心今年是否豐收,並不要求所以產品都歸他所有,因為這不全是他的功勞,他又何必一定要「獨吞」呢?
除非我們完全迷了路,或是轉錯方向——在森林裡,你只要閉上眼睛,轉個方向,就會迷路——我們才會發現大自然的浩瀚宇奧妙。無論是從睡眠中或失神中醒來,我們都必須重新確認羅盤上的方向。當我們迷了路之後,或者說,等到我們失去了這個世界之後,我們才能開始去尋找自己,瞭解自己身在何處,瞭解自己和大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我相信,如所有人的生活都跟我一樣簡單,就不會有偷竊和搶劫的事件發生了。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貧富不均
當你的思想馳騁在浩瀚的宇宙時,一點點微弱的震動就會打斷你的思緒,使你和大自然再度連結起來,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彷彿將釣竿同時拋向湖底和天際。
這個時候,在湖上泛舟,觀察水中倒影,會發現某種筆墨難以形容的淡藍色,像沾到水的絲綢或光閃閃的刀劍,比天空的顏色更接近天藍色,它和湖面原有的深綠色輪流呈現,深綠深藍,一明一暗。這種玻璃般的帶綠藍色,有如記憶中冬天日落前,西方烏雲中露出的一抹藍。
年輕時,我常在夏天的早晨,把船划向湖心,然後仰面橫躺在座位上,就這樣在湖上漂浮好幾個小時,直到船碰到了沙岸,我才清醒過來,我站起來,看看命運究竟把我推向哪裡。那時候的悠閒安逸是最令人嚮往的,也是創造力最豐富的時候。我忙裡偷閒地度過了許多個早晨,我喜歡這樣度過珍貴的早晨時光。雖然我沒什麼錢,但我覺得自己很富有,我擁有陽光的照耀和夏天的星辰,可以盡情享受,我並沒有把這些時間浪費在工作中,或教師的講台上,我一點都不後悔。
我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吃牛油、不喝牛奶、也不吃鮮肉,我不必為了得到他們而工作。我不拼命工作,也就不必拼命吃,所以我的伙食費很少;可是他一進門就要茶、咖啡、牛油、牛奶和牛肉,所以不得不拼命工作,以支付這筆開銷。然而,越是拼命工作,就需要吃得越多,以補充耗損的體力,結果開支就越來越大。
人們總是在夜晚,從田地或街上回到家中。他們過著平凡的家庭生活,他們的生命消蝕在憂愁中,一再呼吸著自己吐出的氣息,每天早晨和傍晚,拖著長長的影子。我們應從遠方、從奇遇、從冒險和每天的新發現中,帶著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回到家裡。
我相信,凡是想讓更高層次的精神保持在最佳狀態的人,都會避免吃肉和節制飲食。
一個人如果能靜下心來,聆聽內心深處的吶喊,他就會知道進化的路該往哪兒走。當一個人變的堅決、真誠的時候,他的面前就是一條正路。健康的人能推翻人間的種種陳規陋習。人如果能順從本性,就不會誤入歧途。
州議員吃龍蝦吃到想吐,清教徒卻把麵包當成山珍海味,連屑屑都吃得乾乾淨淨。使人污穢的,並不是他吃進去的食物,而是他吃東西的態度:問題不在於食物的量或質,而在於貪圖口腹之慾。如果不是為了活命,如果不是為了激勵我們的精神,那麼吃東西只不過是便宜了肚子裡的寄生蟲。一個愛吃烏龜、麝鼠或其他野生動物的獵人,跟一個愛吃牛蹄或沙丁魚的熟女,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一個是到河邊去,一個是到冰箱拿冷藏罐頭。令人不解的是,你、我、他們怎能過著如此卑劣、如野獸般的生活,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吃、吃?
精神可以瞬間滲透並控制人的每一種官能,把外在的七情六慾轉化為內心的純潔與虔敬。恣情縱欲使我們荒淫不潔,自制則能使我們活力充沛,精神振奮。聖潔是人類開出的花朵,智慧、勇氣和神聖,都是它的果實。一旦打開了聖潔的通道,人類便會立刻奔向上帝。我們時而純潔,時而不潔。能感受到體內的獸性正一天天地消失,神性一天天地增長,是有福之人。
每個人都是一座聖殿的建造者。他的身體就是聖殿,他以自己的方式來修築聖殿,他所鑿琢的大理石都是他的肉身。每個人都是雕刻家和畫家,用我們的血、肉、骨骼做材料。人一旦變得高尚,外表也會有明顯的改變,人若是鄙俗或淫蕩,外表就會變得野蠻。
晚上,火光投射的影子會在椽木上跳舞,影子的型態,比壁畫或最值錢的傢俱更適合幻覺與想像。
這些樹根能帶給我兩次溫暖,一次是當我劈開它們時,一次是當它們燃燒時,沒有任何燃料能發出比他們更多的熱量。
大地的勞動者可以在晚上凝視著火,把白天積蓄的雜亂思想都放進火裡,去蕪存菁。
他引用教會或國家的那些道德言論,就好像從他的牛棚裡拉出一堆糞般的侃侃而談。
一隻松鼠即使在森林最深、最寂寞的地方,也會像舞者一樣,認為有觀眾在場。我從來沒有看過有哪隻松鼠能規規矩矩地站好。
有一次,我在村裡鋤地,一隻麻雀飛來停在我的肩上,待了一會兒。當時我覺得,就算讓我配帶任何肩章,都比不上此刻來得榮耀。
大自然不會發問,提問題的總是人類;大自然也不會回答,因為答案早已蘊藏其間。
想像力這種東西,只要稍微解放一下,就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什麼水放久了會變臭,冰卻能永遠甘美呢?有人說這就是感情和理智的不同。
我們的思想也是這樣,將它注入希望和憧憬之中,一切就會變得光明。如果我們能懂得生活在「當下」,就會像青草善用雨露一樣,善於利用周遭的一切。
如果你曾經搭建過空中樓閣,那麼你的努力不會白費,你只要在底下加上基石就可以了。
英國正在努力預防土豆的腐爛,他們為什麼不多花些時間來防止大腦的腐爛呢?其實,後者才是最危險的疾病啊!
為什麼人們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走出自己的路呢?
為什麼我們總是因為急功近利而去做一些荒唐的事情?為什麼人云亦云呢?為什麼要急著成熟?把春天當作夏天?如果我們所要求的條件還不夠成熟,我們到底要用何種現實才能代替呢?我們為何要在空虛的現實中不停地碰壁呢?為什麼要費盡地去建造藍色的玻璃天空,然後透過它去看真實的天空呢?
柯洛城裡有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他想要做一根手杖,但如果時間不夠,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藝術品,因此,他決定一生中不做其他的是,專心做手杖。他在森林中不停地尋找木材,在一次次地否決過程中,朋友們遠離了他,他繼續他的工作,不知不覺中獲得了永恆的青春,連時間都拿他沒辦法。最後他來到廢墟上,開始剝一根樹枝的樹皮。這時,達哈王朝結束了,他用手杖在沙土上寫下那個民族最後一個人的名字。當他把手杖磨光時,卡爾伯已經不北極星了。到了最後,他的作品完成了,它是那麼的輝煌美麗,成了梵天最美麗的作品。他在創造手杖的過程中也創造了一個新制度、一個更新的世界。城市已經興起,刨花還在他的腳下,對於他和他的工作,時間沒有成為障礙,而僅是瞬間的幻影。他的藝術如此純粹,他創造的東西怎麼會不變成奇蹟呢?
物質的外型會改變,只有真理永不破滅。其實,我們生活在一種假設的狀態中,要跳脫這種假設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只注意實際發生的事。你應該說自己想說的話,不要說所謂「該說」的話。
無論你的生命如何卑微,你都要正視它,努力生活,不要逃避,更不要怨天尤人。生活不會那麼糟糕
夕陽在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門前,都會慷慨地撒下它的光芒。一個人只要有了愉快的思想,就會像生活在皇宮裡一樣富足。
其實,即使你比克洛季斯國王有錢,也不一定就會感到滿足,雖然貧窮的限制很多,但可以避免你去做些沒有意義的事。人類的靈魂所需要的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