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部電影的日系清新色調,一位單親父親從零開始學習做便當給女兒,從一開始的不會打蛋、燒焦、臭掉的魚,到後來請教女同事、鑽研食譜,不管是便當盒外型、菜的配色、味道都漸漸進步,過程中女兒因為想給心儀的人手做便當,於是請爸爸多做一個便當冒充是自己做的送給男朋友,過程中父親曾起疑,但仍選擇愛與相信,在女兒感情失意時,默默地在便當裡附上紙條給予關心與鼓勵,一張張便當裡的紙條承載著彼此的關心與感謝,最後是女兒畢業後,換女兒做便當給上班的爸爸吃。

日本的便當文化真的蠻特別的,之前看三原慧悟在日本街頭訪問日本人對於吃冷掉的便當的想法,大部分的人回答都是冷掉的便當也很好吃、是媽媽的愛心...之類的(當然也跟日本的公司學校比較沒有加熱便當的機器有關),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就算一開始爸爸的便當做的其實沒有那麼可口,小綠還是會全部吃光光,當她男友因為不喜歡吃茄子而把茄子剩下來時,小綠的朋友紛紛表示不贊同,後來當小綠的男友直接整個便當沒吃還給小綠時,小綠小聲地說一句:爸爸的便當是不能剩的,然後默默地坐在河堤上把第二個便當吃完,在日本的文化中,便當好像不只是便當,而是愛的承載體。看了之後也好想之後幫小孩做便當喔~~!!

在感情的表達上,亞洲人好像通常比較內斂些,比較不會一直說我愛你,最近家裡跟有些人也在倡導說要把愛講出來,但我覺得真正重要的還是心意,是真正細膩地去觀察感受對方的心情、需要,否則也只是流於形式,甚至會自以為好像很愛對方了,甚至產生類似感情勒索的副作用。愛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得有人先開始付出,而且不一定能馬上得到回饋,因此愛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個決定,影片一開始女兒對於爸爸的便當不滿意、一直叫爸爸不要再做了,但爸爸仍堅持做下去且越來越進步,在女兒背著爸爸交男朋友而對爸爸有些叛逆時,爸爸選擇用信任、愛、關懷來融化女兒的心。

在女兒高中的最後一天,也是爸爸當女兒做的最後一個便當,裡面放著爸爸幫女兒做的第一個便當的照片以及一封感人的信,明明是爸爸幫女兒做了三年的便當,但是信中卻感謝女兒給爸爸這個機會,也為一開始不好吃的便當向女兒道歉,可以感受到爸爸對於這三年做便當的時光是打從心裡覺得開心與珍惜而產生的依依不捨,是因為愛吧,一件事情就算沒有實質上的報酬,但全心地、帶著愛去努力奮鬥,從中獲得的快樂,很珍貴吧!隨著離出社會的日子越來越接近,想法也趨近現實,雖然考量到現實是很重要也不是不好,但也希望自己不要忘記了單純把一件事情全力用心做好而產生的成就感與快樂。女兒的回信中也對爸爸表達了感謝,說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讓晚晚回家的爸爸在餐桌前感動落淚,其實父母要的真的不多,真心的愛與感謝就足以讓他們開心好久好久。

一部溫馨感人的小品,希望自己在未來不管是學業、事業、家庭、感情、興趣...種種慾望中不要迷失自己,全力以赴地活在當下,愛與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對了,片尾曲很好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LpUs7fML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 的頭像

    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