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ed by Tom McCarthy
written by McCarthy and Josh Singer
Mark Ruffalo as Michael Rezendes
Michael Keaton as Walter "Robby" Robinson
Rachel McAdams as Sacha Pfeiffer
Liev Schreiber as Marty Baron
John Slattery as Ben Bradlee, Jr.
Brian d'Arcy James as Matt Carroll
我覺得Spotlight這部片獲得奧斯卡獎有其時代意義,現在媒體素質一直下跌,有時候讓人覺得它似乎是了取悅大眾而存在的,但是在這個事件中,媒體就是很認真地在追查真相,現在常常什麼事一爆發,媒體也不管是真是假就隨便亂報,但是在這個事件中的Spotlight小組卻是花數個月去做一篇專案,很認真的去搜尋查證每一筆資料與線索。天下雜誌有篇文章說到:「當我們享受傳播科技的快速與便捷,《驚爆焦點》提醒我們的是,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媒體如何數位轉型,若無堅決、獨立、強悍的新聞工作者,經年累月刻苦考掘,無數社會真相將埋葬在權力的花圈底下。」這部片獲獎後,其實算是給低迷的報業帶來一針強心劑吧,或激勵或提醒,科技記者、Gadgette網站創辦人Holly Brockwell的反應也很真實,"As a journalist I'm just thrilled to see #spotlight win at the #oscars" *goes back to writing 10 Things Your Dog Hates About You*。
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拍的蠻真實的,不只是因為它片子的性質,而是它陳述的手法跟步調也很恰如其分,自由時報有篇影評寫得不錯,
「《驚爆焦點》的焦點不在告訴大家教會有多黑,所有受害的靈魂雖然難免淚泫、悲憤,但在Tom McCarthy的剪裁下,每位個案都僅點到為止,不做煽情渲染,也不陷溺在個人的悲情上,這麼低調、壓抑的戲劇手法,其實是呼應著極其古典的新聞編採典範:只要事實,不要形容詞。記者越是冷靜,累積的真相就越沉重。
其次,《驚爆焦點》的真正魅力在於它不但沒有放過教會(從社區或社團著手,影響報社發行人和總編輯),也未寬待辯護律師(拿錢辦事,也拿錢贖罪),更不想替報社美容(受害人以前就曾爆料,卻沒有人當回事,專欄作家的論述,也被編輯的傲慢與偏見給輕縱過去),第四權的沉默、墮落或者無能,毋寧是暗夜哭聲的間接共犯了!
正因為Tom McCarthy無意神話媒體,更無意醜化罪人,《驚爆焦點》採取了一個並不激情,卻不失動能的滾軸,朝向真相、更多的真相滾進。」
《Spotlight》這部電影的陳述方式也就是它的主題新聞業的一個良好典範吧。從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到新聞工作者的生活,成堆的文件資料、第一線探訪...,真的很繁瑣辛勞,有水準的報導真的不是隨便google一下複製貼上就能做出來的。
看完這部電影,留下最鮮明印象的應該是Spotlight小組裡每一個人全心投入的認真姿態吧,一開始是新上任的編輯丟下來的一個案子,搜查過程中遇到許多攔阻,也發現他們所要挑戰的比他們預期的還要大與棘手,但他們還是奮不顧身地把眼前能做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抱持著共同的信念一起努力,當Michael Rezendes終於將一份能證明樞機主教明知有性侵發生卻忽視的信件拿到手,表示應當立即發布時,Spotlight小組的領袖Robby說「我們所要揭露挑戰的是整個體系,所以要有更全面性的報導,才能終結惡風」現在發布這個信件固然會引起轟動,但是主教只要道個歉不久風波就會平息,群眾就會轉移焦點,許多更重要的真相反而不被重視,這樣為達心中至高目的而不馬虎躁進的精神與堅持,蠻令人敬佩的。
留言列表